场站概况
首页» 场站概况»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场站管理处(场站服务中心)是学校的职能部门,正处级建制,2020年6月,是学校在2007年5月设立的直属事业单位场站管理中心基础上成立的。原场站管理中心更名为场站服务中心,与场站管理处合署办公。场站管理中心党委更名为场站服务中心党委。场站管理处下设资源管理科、科教服务科、条件建设科;场站服务中心下设党政综合办公室和曹新庄试验农场、火地塘试验林场、斗口试验站、眉县试验站、周至试验站、咸阳试验站、米脂试验站、周至二曲试验站、乾县试验站9个试验场站,均为正科级机构。试验场站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930年于右任先生创办的斗口村农事试验场和1933年筹建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教学试验农场,是学校“未设系组,先建场站,未启课程,先事科研”的真实体现,奠基了学校科研创新与实践育人的优良传统。

曹新庄试验农场前身是1934年成立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教学试验农场农作一站,1999年9月更名为教学试验农场,2007年6月划归场站管理中心管理后更名为杨凌试验农场;2016年学校新组建了曹新庄试验农场(副处级),挂靠科研院管理;2018年6月,划归场站管理中心管理,2018年7月,杨凌试验农场与曹新庄试验农场整合组建为新的曹新庄试验农场,2020年6月,撤销副处级建制,改为科级建制,场名仍沿用曹新庄试验农场。

斗口试验站前身是1930年于右任先生创办的斗口村农事试验场。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咸阳专区繁殖农场;1952年更名为陕西省农业试验场;1954年又更名为陕西省农业综合试验站;1958年更名为陕西省棉花研究所,隶属陕西省农业科学院管理;1999年9月陕西省棉花研究所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归属农学院;2007年6月划归场站管理中心管理,更名为三原试验站;2015年6月更名为斗口试验站。

眉县试验站前身是1958年由原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园艺组、陕西省农业综合试验站园艺组和陕西省眉县果树试验站合并组建的陕西省果树研究所。陕西省果树研究所于1986年9月从眉县迁回杨凌陕西省农业科学院本部,原眉县所在地更名为陕西省果树研究所试验站,隶属于陕西省果树研究所。1999年9月划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管理;2007年6月划归场站管理中心管理。

周至试验站前身是1965年建立的陕西省蚕桑研究所制种场。2007年6月划归场站管理中心管理,更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周至试验站。

咸阳试验站前身是由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畜牧室、陕西省兽医诊断室、马鼻祖治疗研究室于1958年10月合并组建的陕西省畜牧兽医研究所,隶属于陕西省农业科学院。1999年9月,陕西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并入学校,划归畜牧兽医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管理,更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兽医研究所。2007年6月研究所驻地及20余名职工划归场站管理中心管理,更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咸阳试验站。

米脂试验站前身是1979年创建的陕西省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米脂试验站,1988年更名为陕西省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1999年9月,陕西省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并入学校,划归资环学院管理,更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2007年6月研究所驻地及部分职工划归场站管理中心管理,更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米脂试验站。

周至二曲试验站前身是合校前的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原隶属于陕西省农业科学院,其前身是西北农学院蚕桑研究室。1958年9月10日在此基础上成立陕西省蚕桑研究所。1995年9月10日更名为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1999年9月,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并入学校,划归畜牧兽医学院即现动物科技学院管理,更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2013年1月研究所驻地及部分职工划归场站管理中心,更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周至二曲试验站。

乾县试验站前身是1986年由原西北农业大学创建的枣子沟试验区。1999年9月,并入学校,划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管理。2016年11月,试验站驻地及部分职工划归场站管理中心,更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乾县试验站。

版权所有:场站管理服务处   地址:南校区原农科院子校办公楼   邮编:712100  

网站负责人:杜军宝   网管员:王 倩   杨蓓蓓   电话:029-87082251   87082190

网站维护:艾特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