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首页» 工作动态» 媒体场站» 【校园网】十大行动助力场站服务功能提档升级
 

【校园网】十大行动助力场站服务功能提档升级

来源:校园网   |  作者:   |  发布日期:2021-12-17   |  浏览次数:

     

对标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创建“五个标杆”计划,场站管理处聚焦场站“十四五”发展谋划的“三平台两基地”建设任务,谋篇布局,改革攻坚,凝心聚力,埋头苦干,以十大行动全方位助推场站教科服务功能提档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

行动一:深耕服务扎实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

场站管理处多措并举深耕服务实践教学,创建融专业教育、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于一体的耕读教育大课堂,构筑知农爱农、强农兴农实践育人新高地。

配合学校夏季学期教学,全方位积极探索服务实践教学新模式。在提供专业课实践教学服务基础上,创新设计农业认知实习项目,2021年来自21个学院3825名学生先后走进曹新庄试验农场、火地塘试验林场、斗口、眉县、咸阳等试验场站开展专业课教学实习和农业认知通识教育,取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目前已推动32项“双百”实践教学项目有序落地各试验场站。

建立健全“三夏”生产实习考核体系,自主设计申报以新农科和未来农业教育、劳动体验、农事理论、农事实践、科研体验为内容的《“三夏”劳动实践》课程获批陕西省社会实践类一流课程,开创了场站服务人才培养的先河。同时,聚合各试验场站科教资源,面向社会积极开展“三农”系列科普服务,现已经教育部推荐,向中国科协申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曹新庄试验农场设计打造独树一帜的陕西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现已通过专家组评审。

行动二:攻坚克难推动国家科研项目落地实施

昔日千疮百孔的砂场变成广袤可耕的良田,近期,随着国家柿种质资源圃项目的落地建设,渭河河堤周至段再添学校场站科研“新绿”。

2019年场站管理处经过艰苦卓绝的“拉锯式”较量收回108亩砂场土地,第一时间进行系列回填复垦,最终实现平均达80公分可耕土层的农田标准,并纳入科研试验田资源库。正值学校园艺学院杨勇教授团队因科研工作需要急需改扩建200余亩的国家柿种质资源圃,为充分利用科研试验土地资源并有效解决科研团队的试验需求,周至试验站与场站管理处联合杨勇教授团队对回收复垦情况进行调研及土壤检测,确定符合国家柿种质资源圃建设要求,正式签订国家柿种质资源圃改扩建暨柿属植物DUS专业测试站新建项目合作协议。

为尽快推动国家柿种质资源圃项目落地实施,场站管理处主动出击,将科研项目的推动落实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来抓,将周至试验站的长远规划与项目组的科研需求融为一体,与科研团队建立长效联动机制,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落地。目前,国家柿种质资源圃改扩建项目已列入农业农村部“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302万,两年建设完成。

行动三:深化校地合作创新高校示范推广模式

场站管理处在2018年强力收回米脂试验站出租房屋场地后,让学校国内首个山地苹果试验示范站和米脂小米试验示范站陆续在我校米脂试验站挂牌运行,让米脂试验站迎来了新机遇和新活力。这是学校试验场站与区域农业产业试验示范站有机结合,统筹发展机制模式改革的新实践,也是升级版大学推广模式的有益探索。

紧抓榆林市和我校签署《合作共建榆林山地苹果试验示范站协议》机遇,疏通渠道,主动联系榆林市、米脂县和推广处、园艺学院等力推米脂试验站试验楼改造工程,积极推动榆林市山地苹果试验示范站在米脂试验站挂牌成立。争取榆林市政府资本投入,2020年榆林市提供300万元经费,2021年提供120万元经费,同时,榆林市每年还提供运行经费200万元,给予事业编制人员,全力支持山地苹果试验示范站建设。

米脂小米试验示范站在我校米脂试验站的建立旨在解决制约米脂小米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小米产业科学、快速、健康发展,这是学校推广处和试验场站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校地双方资源统筹、优势互补、协同发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又一重要举措。

行动四:火地塘试验林场设施建设为生态文明教育加码

火地塘试验林场是国家林业科普基地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也是学校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教学基地。近年来,随着实践教学任务增加,原1号学生宿舍楼因设施老旧,空间狭小,年久失修成危楼,无法继续满足科教工作需求。为了切实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校决定拆除旧楼,在原址上新建1号学生宿舍楼,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

新建1号学生宿舍楼是以师生科研实习需求为主的标准化宿舍建设,总建筑面积3,575㎡,地上4层、地下1层,总投资1,488万元,面积比原楼扩大了四倍。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办公室、学生寝室、展览室、实验室、标本室、资料室和公共活动区,其中地下一层设置了半开敞式学生实习活动空间,增加了学生洗浴、洗衣房,历时1年,克服多项建设难题,今年11月19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此外,火地塘试验林场还持续深化生物学综合实习保障,在原实习路线基础上新开辟离场部较近,远离国道车辆隐患的板桥沟实习路线,与电信公司多方沟通、协商,布设开通电信手机网络信号,解决了长期以来仅有移动手机信号的窘境,对无线网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充分满足实习师生的网络需求。

火地塘试验林场系列设施建设的竣工交付,标志着火地塘试验林场全面完成了新时期的主要建设任务,极大提升了火地塘试验林场服务实践教学的承载量,为推行生态文明教育本科生全覆盖提供了重要设施保障。

行动五:灌溉饮水引新水源解除科研制约痼疾

斗口试验站原灌溉水源主要来自泾惠渠灌区北干渠,因地处下游末端,灌溉时节水源不足、供水时间受限,站内十几口机井矿化度高,多年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成为制约科研生产和建设发展的痼疾。合校之初,因土质问题科研项目难以入驻,大多土地被迫流于外租形式以维持试验站日常生计,斗口试验站多年多方尝试,均无法彻底消除痼疾。

2018年9月,斗口试验站在泾惠渠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开始筹划建设引三原西郊水库水源灌溉试验田项目,建设规划为斗口试验站1000亩试验田灌溉供水,该工程列入学校2020年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工程总投资近200万元,于2021年3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工程全长2322.45m,供水保证率是95%,计划年供水量为47.27万m³,现建成投入使用。

此外,在吴普特校长现场调研亲自协调下,由泾阳县政府投资,泾阳县水利局建设实施,斗口试验站饮水管网自今年6月份正式并入当地饮水系统,有效解决因站内自备井饮用水含盐度超标驻站师生饮水难问题,在驻站师生的自备物品清单里也不再出现“饮用水”这一项。

现在的斗口试验站,灌溉和饮用水引新水源均经过学校测试中心科学检测,水质达标,符合科研试验灌溉用水需求和人饮水质要求。随着更多的科研试验项目、本科实践教学课程落地及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推进,斗口试验站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行动六: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试验场站赋能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促进耕地高效利用和科学管理,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战略举措。自2020年起,场站管理处借力区校融合的东风着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一流试验场站”创建蓄积发展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曹新庄试验农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属于杨陵区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一部分,总面积1900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00亩。项目计划总投资为247.001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28.001万元,学校自筹19万元,主要工程建设任务包括灌溉和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科技推广措施等。截至目前,曹新庄试验农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000亩灌溉管道铺设、调压蓄水池主体建设、葡萄酒科研试验园区智能化滴灌安装工程、田间道路硬化、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灌木林栽植等各项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进一步改善了试验场站的基础设施条件,有效提升服务教学科研的支撑保障功能。

在区校融合助力推动下,杨陵区农业农村局还协助设计包装了涉及杨凌区外9个试验站投资481万元的4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近期,眉县、斗口、周至、乾县、长武、安塞等试验场站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全面推进实施。同时,场站还协调助力校区资源共享,积极谋划推动“吨半田”高产农田展示园区建设。

行动七:迁建蔬菜基地为科研试验保驾护航

2020年5月,原位于新天地设施农业园区的蔬菜科研试验基地因示范区建设被征用,学校决定将蔬菜科研试验基地整体迁建至曹新庄试验农场。接到任务,曹新庄试验农场开始紧锣密鼓筹建,保障“三夏”工作有序进行的同时,在科研试验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及时调配出蔬菜基地科研用地,组织实施迁建各项建设任务,全力为蔬菜学科科研试验保驾护航。

第一时间对收获后的油菜地进行灭茬、整理,在与园艺学院多次现场商讨后,确定了建设方案。自夏季学期放假起至9月中旬,先后完成了园区道路、灌溉管网铺设和6座春秋大棚建设工作,初步具备科研试验项目入驻使用条件。为保障各课题组科研试验项目尽快开展,场站领导率农场班子多次与园艺学院及专家教授座谈,积极耐心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在园艺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双方本着“边建设边使用”的原则,于9月4日达成交付约定。截止9月24日上午,先期完成了12个课题组入驻工作。

随着课题组的陆续入驻和科研试验常态化开展,曹新庄试验农场随即安排布接电源,并自筹资金及时对基地厕所进行改造,并加装水箱、安装洗手池,有效解决了科研师生如厕、田间洗手、电动车充电等难题。在数次征求专家意见、邀请专业人员设计基础上,2021年2月二期春秋大棚全面建成,并自筹8万元资金启动工具房配套设施建设,在机井里加装变频设置,给每个试验大棚改装变径系统,满足大棚灌溉用水调节需求,同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加强蔬菜基地安全和田间管理工作。

行动八:推动资源挖潜改造放大试验站功能

我校渭河试验站,建于1963年,面积825亩,建设之初主要用于阔叶树良种选育研究及教学实习,三十多年来,先后有几十项研究课题在这里进行,引进国内外阔叶树品种400多种,建立了500多亩资源基因库和试验林,选育出十几种阔叶树良种,在全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今年6月份,场站管理处牵头组织对渭河试验站陈旧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维修改造,先后拆除危房9栋、修缮房屋4栋、维修硬化室外混凝土广场、道路、维修水塔、重建室外自来水管网系统、配供电系统和田间灌溉供电系统等,8月20日已全面竣工,渭河试验站面貌焕然一新。同时,结合场站实际情况,积极加大场站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建设,有效提升部分试验场站的教学、科研和人居环境短板。

按照场站整体功能定位,已启动将周至、眉县、二曲、渭河资源进行统筹共享,打造秦岭北麓林果园艺类教学科研基地,围绕各试验场站(基地)的改革发展目标,着力打造以园艺、林学、草业科学研究为依托,阔叶林木为主的林木育种基地、苗木草业繁育基地,樱桃、猕猴桃为主的产业试验示范基地,为林学学科、草业学科、园艺学科等相关学科提供支撑服务的产学研紧密结合试验示范基地。

行动九:购置智能化小区联合收割机助力教学科研

曹新庄试验农场承担着学校11个院(系、所)93个科研团队教学科研任务,每年种植小麦接近1000亩,每个课题组种植小麦材料都在1000份以上,多的超过3000份,小麦材料成熟期差异较大,收获时间集中且持续时间长。学校现有5台智能化小区联合收割机,均在相关课题组,很难共享利用,多数课题组试验收获主要依靠人工,耗时耗力,精细化程度低。

今年6月11日,校党委书记李兴旺在曹新庄试验农场调研夏收及种业工作时,针对小麦研究多位专家教授提出购置小区联合收割机的建议和场站服务中心教科服务工作需求的呼吁,做出重要批示意见,要求相关部门尽快按程序落实采购,明确采购经费由书记基金列支,确保明年夏收设备到位,更好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实际需要,提高小麦试验材料收获效率。

场站管理处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农学院、机电学院等专家教授多次进行考察调研,结合现有同类设备使用性能综合比较和各课题组科研试验收获需求,对小区联合收割机技术参数进行论证,按照政府采购法要求,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竞争性磋商公告,截止11月17日,完成整个招标程序,确定了德国Zurn150采购品牌和招标商。本次购置的设备将由场站服务中心管理,实行统一调配,共享服务,用于小麦、油菜等小粒作物科研试验材料的收获,最大限度的发挥服务学校相关学科教学科研的功效,也填补了学校在本科教学方面自动化、智能化、高度精密谷物收获设备的空白。

行动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解决老旧家属区顽疾

斗口试验站三原县城家属楼始建于1985年10月,该楼1991年交付使用,30年来未进行过大的维修,问题频出,职工生活受到很大困扰,安全隐患极大。

场站管理处着力攻坚克难,为民办事解难题,最终在三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大力支持下,去年11月由当地政府出面争取国家投资,将该楼纳入三原县老旧小区改造建设项目,计划改造小区内道路、绿化、给排水、安防、电路、围墙、维修门窗、附属用房等设施。一期工程总投资29万元左右,根据工程资金申请状况及三原家属院楼体现状,首期实施了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和外墙修理工程。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针对旧楼住户大多改变了楼房卫生间及厨房原有设计,改造环境结构复杂,施工作业困难,且住户意见不统一的问题,斗口试验站班子多次召开住户协调会,现场办公,安排三名职工全程现场值守,全方位解决住户过渡期间的一切生活保障需求。截至目前,一期改造项目现已竣工通过验收,有效解决了住户的水电燃眉之急,合理利用了现有到账资金,其余未实施项目根据后续配套资金情况,将逐步申请实施。

以上十大行动是场站“三平台两基地”建设发展的缩影,相信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场站服务科教功能定会得到有效提升,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五个标杆”创建做出特色贡献!


原文链接:https://news.nwafu.edu.cn/xnxw/8bf3d6cb63494ff8b4254e734545967f.htm


友情链接:  教育部    |    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华南农业大学试验中心

版权所有:场站管理处(场站服务中心)   地址:南校区原农科院子校办公楼   邮编:712100  

网站负责人:杜军宝   网管员:张 赟   杨蓓蓓   电话:029-87082251   87082190

网站维护:艾特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