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首页» 工作动态» 新闻聚焦» 【西农记忆】张昂和:漫步子午道(一)
 

【西农记忆】张昂和:漫步子午道(一)

—火地塘教学实验林场的发现与创建回忆

来源:   |  作者:张昂和   |  发布日期:2023-05-25   |  浏览次数:

     

编者按:

张昂和,现年93岁,原西农林学系教师,1961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学校精减人员而离校,后与夫人谌谟美定居美国。曾参与过学校火地塘林场的发现与创建,此文由作者根据当年相关工作记录回忆而作,首发于知乎平台。在学校90周年校庆之际,特转载编发,追忆校史,砥砺前行。


图片1.png

1959年春摄,远处平和梁,中火地塘,上大屋经营所木屋西农师生住,下面原两栋农民及店铺,新建森工局办公室,伐木工修路工棚等。58年冬公路局在子午道上开始修建西万公路。


踏上“子午道”去寻找“火地塘教学实验林场”至今(1958 —2018)整整过去了“一甲子”!

回忆往事,从互联网上看到有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火地塘教学试验林场”(原西北农学院火地塘教学实验林场)的信息。见到那里的教学和生活设施大为改进与当年困难时期相比实乃天壤之别!加以门口悬挂着国家林业局和科技部等部门的“森林生态研究站”金色招牌,以及各高等院校师生和国外教学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学习情况,令人感慨不已!感到遗憾的是未能见到原有森林的踪影!这时,我想起了半个多世纪以前,西北农学院师生员工从渭河滩到汉江畔,徒步翻山越岭往返于秦岭“子午道”上,去寻找“大森林”,创建“火地塘教学实验林场”的情景!

参访者感慨火地塘林场自然条件优越和生物资源丰富同时,提出这个隐藏在秦岭心脏深处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科研林场是如何发现和由谁发现的?但未见明确回答!人说:了解过去,有助未来!研究森林与社会的历史“沿革”有助于经营管理好森林和林场!因此,亲历“火地塘教学实验林场的发现与创建”“故事”,对于关心者了解林场发展建设或不无裨益!

20世纪50年代笔者于北京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前身)森林经理研究生时,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进行教学和生产实习,由于学校没有自己的教学实习林场,到东北原始林区借当地林场实习时常会遇到困难,专家介绍苏联林业院校都有校办实验林场(其他先进国家也有)的情况,从而了解到林场的重要性。学校林场拥有要有一定的现有森林(包括成熟林),能满足林学各科(包括是森林经理学)教学科研的需要!

图片2.png

北京林学院森林经理研究班师生与苏联专家巴姆菲洛甫教授(第一排右四)合影,笔者(后右一)

1957年我从北京林学院森林经理研究班毕业。九名同学分配到全国需要师资的七所院校,八名同学选择到沿海或大城市的学校(如广州、郑州各二人,南京、合肥、福建、昆明各一人,),剩下一所地处 “西北边疆” ,校址在陕西“武功县农村”的西北农学院无人愿往。当时我是研究生班长为响应党的“支援边疆”的号召,自愿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设大西北!经组织分配来到了陕西西北农学院林学系森林经理教研室当了森林经理学助教。

1957年秋季开学后,我参加部分教学工作。后从老同学处得知林业部调查设计局要在秦岭地区进行森林资源航测、航调和森林经理调查,后者由林业部所属森林经理第五大队(驻陕西西安面对西北地区)承担。出于理论结合实际的意愿和对秦岭森林的好奇心,我要求到五大队参加此次调查工作,借以了解秦岭森林情况,为未来选择森林经理学教学科研实验场所做准备。不久,便开始了一段 “漫步子午道” 的生涯!

一、火地塘教学实验林场的发现经过

1.一次机遇 秦岭踏查

1958年3月5日开始森林踏查,我随五大队专业人员和一名年轻苏联专家(由苏联高加索林区调派)组成的踏查组,从西安出发至子午镇下汽车步行经南五台入子午谷踏上人称 “秦岭六道,子午为王” 的古老 “子午道”——汉高祖兴汉道,唐天宝荔枝道,兵家畏途险道。科学家探索秦岭森林必由之道!

踏查人员自背行囊干粮仪器用品,苏联专家的行李用品由工人背送和一名西餐厨师随行,他自己背个简易背囊和一支猎枪,枪法不错,一路打过几只山鸡,改善生活。一行人循着古栈道遗迹,忽而涉水忽而攀崖,山坡陡峭道路崎岖。行十余里翻土地粱溯沣峪河谷上行到喂子坪宿乡政府。一夜落山风呼啸!半夜有僧人遇袭敲门求助,很恐怖!次日过子午关(关石),两岸石壁高耸,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经鸡窝子翻秦岭分水岭(海拔2040米),前后路段仅能通行一人的羊肠小道,“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升”犹如腾云驾雾一般。沟谷深切河道狭窄,对面山上人家触手可及,小路窄滑一失足会跌落万丈深渊!体会了“蜀道之难”!翻越主梁下山到沙沟街(广货街?)歇息。第三日,经东江口爬盘山路翻越河梁,到达秦岭南坡旬阳坝森林经营所。数人同住帐篷被夜降大雪压垮,疲乏熟睡浑然不觉,清晨醒来从雪中爬起,很冷!

早餐后,听所长介绍情况,林区范围大,交通不便,经营活动以护林为主。森林分布,东起柞水西至佛坪,有很好的森林。由于未进行过森林资源清查,目前尚不清楚。这次中央调查队来进行森林调查,正是摸清资源的好机会。有利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和开发利用。

踏查组停留旬阳坝数日,在附近几条山沟了解地形林相和研究森林区划调查方法。以制定大范围森林经理调查方案与细则和选择各类型森林目测练习标准地。数日后,从旬阳坝出发翻越平河梁(秦岭东南部大支脉,海拔约2100米),在平河梁两侧和长安河两岸见有不错的森林。踏查组在附近选择了几块样地。决定下一步森林经理调查集训中心地。

三月中旬,踏查结束,经宁陕县城(关口镇)过夜,次日走小路至石泉(从北到南行走子午道及支线约4百余里山路)。大队来的一部轿车在石泉县把专家和队领导接走。其他人员搭乘一部苏制军用吉普车沿汉江经汉中回西安。一位志愿军转业的年轻司机驾驶苏制吉普车速度快弯道多,造成严重晕车,在汉中休息后自改搭公交车经宝鸡转乘火车回校,准备下个月秦岭南坡的正式森林经理调查。

2.一个惊喜 有大森林

回校后,向领导汇报此次去秦岭踏查的经过。当时使我感到诧异的是,领导和同事们不约而同地问我一个问题:“秦岭里有大森林吗?”。原来一月中央会议后,教育革命运动势不可当,批判资产阶级脱离实际的教育路线,贯彻毛主席“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各校掀起“大办工厂、大办农(林)场”的运动,这对我来说真有“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觉。各级领导雷厉风行,各校师生互相攀比着办起厂(场)来。西农是个老院校已有很好的农、牧场、果园和苗圃等场所,独缺可以进行全面林业生产实践的大森林,人都明白这是不能在短期内用“大跃进”方法建造立竿见影的事情。因此院系领导和师生为此正在着急。

当我向系领导和同事汇报秦岭南坡中部旬阳坝森林经营所管辖平河梁两侧树种繁多、林相较好、面积较大,初步看可以有符合林业教学科研和生产方面需要的森林。大家得知后都感到兴奋有兴趣。但是秦岭林区很大,短短几天的踏查中,我所见到的只是一条线上的几个点而已,所见也只是大海中一粟,为找到有代表性,适合做教学实验林场的地区,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考察了解。

使我感到奇怪的是,西农建校数十年来,为什么对近在咫尺的秦岭森林,竟然不甚知晓?我想一是由于秦岭两边人为活动频繁,近便可及森林早已破坏殆尽,有“蜀山兀,阿房出”的长久历史。残余森林多隐藏在秦岭主脊以南人迹稀少的中高山地带,那里尚仅存着的部分原始林和相当多原生态天然次生林。二是,蜀道难,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数百里内无车马相通,宁陕县城不通车马。物资全靠人背肩挑出入;三是,历经战乱深山之处,生产落后生活艰难,治安不良卫生不好,有人说深山老跁“人少,地少,粮食少;蛇多,病多,土匪多”。外面专业人员进入难以生存,不便去了解那里的森林。如果不是由国家的专业森林调查队伍,只靠少数个人是无法去寻找和发现的。第四这次的机会是由于:学校林业教育建立教学实验林场需要和当时贯彻主席指示的政治任务要求紧迫;然后,有国家森林调查队伍,拥有先进技术手段、物资供应、医疗、安全等保障和地方政府支持。第五是,建国后第一代大学生实践教学和学苏联林业教育经验,如“农耕实习”、橡胶垦殖调查、妙峰山管芩山林区实习和试验;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原始森林实习经验等,体会到林业教育中实验基地的重要性。这次踏查之前虽未有领导明确要求寻找教学林场的任务,但自己心中即已存在为未来的林业教育发展和森林经理科研教学需要寻找森林基地的意识。于是愿意承担这项任务。

3.组建考察队伍 寻找实验林场

即将开展的森林经理调查有十余个施业区(林场)面积数十万公顷森林和林地。短短几天踏查所见微不足道,究竟哪里的森林更好,还要做进一步较全面的调查了解。正好森林经理五大队四月进山,由于秦岭森林调查范围太大一人很难短期内全面深入了解,经领导研究决定,从在陕北进行造林实习的59级同学中抽调数名身体好的同学,当作实习生分别参加到大队各个组任调查员助理,可以直接了解秦岭南坡各地森林情况,为选择理想的教学实验基地提供依据。这个要求被五大队接受了。

1958年4月中,一支由数十人组成的森林调查队伍,包括森林调查员、各专业组成员、西北农学院师生(10名同学一位土壤老师和我)、十余名工人与临时工组成,奔赴秦岭平河梁林区。当时是兵分两路,一部分是专业人员从西安乘车经宝鸡走川陕公路至石泉,步行经宁陕县城顺长安河上行抵达平河梁。另一部分是后勤人员、工人、同学和我,则携带帐篷粮食各种物资,同学们每人都背着很重的(50公斤)帐篷等物品,由终南山子午镇走北子午道老路。记得我们一早从子午镇出发,当天下午就翻越秦岭主梁到达沙沟街(广货街)。

我们刚一到沙沟,就见到前面森林着火了。沿路见“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标语。我们林业工作者不能袖手旁观。放下行李,几位同学和我即带上干粮水壶,立即冲上对面山坡森林火场,没有工具,只好每人拿把树枝跟在火焰后面顺风追逐扑打,这样虽然避开火头人身较安全。但扑火效果很差。正在不知所措之际,只见侧方山下几位农民扛着锄头和斧头,不慌不忙走上火头前方较远处分散停下,迎着火头砍伐矮树灌木锄去干草迅速打开一条生土防火线,等火头来到之前,将迎面地上干草与树枝点燃把地被物烧光,火焰向着林火方向燃去,两面火头相遇自动熄灭。用土掩埋地上微弱余火。一场森林火灾迅速扑灭,未造成大面积森林损失和人身伤害。这正是森林防火教科书所讲的“迎面火法”,我们虽然学过但不会应用。农民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实际的一课。

次日,经东江口每人负重百余斤行李等爬过极陡盘山道翻越月河梁,经旬阳坝休息爬上2100米的平河梁扎营,那里沿一条小河和小路原是一大片草甸足够支起20几顶大帐篷。

五大队有各种林业专业人员里,缺少土壤专业,经向西农请求支援,院里派土壤系李天荣老师帮助做土壤调查。唯一女专家李老师与专业人员走南路到平河梁,很快与其他专业人员一起结合标准的练习完成森林经理地区土壤分类鉴定报告,教森林调查员应用,然后回校。

图片3.png

训练后苏联专家与专业人员回队在子午道上留影,中为李天荣老师。

图片4.png

全队唯一女专家李天荣老师在帐篷前

图片5.png

她在土壤调查手上沾满泥土

4.地空联合 全面搜索

调查人员进行现场练习与考核合格后,分组出发至各个施业区(林场约含4万-5万公顷)开展森林经理调查。各专业人员与苏联专家回队准备内业,10名同学则分配到各调查组做助手,他们可以进出各条有森林的山沟,及大范围国有森林,以寻找适合的教学生产试验基地。与此同时,林业部森林航空调查队和综合队也在秦岭南坡进行大范围空地联合调查。我通过在部里工作的同学获得森林资源分布资料。于是从天上到地下近全面覆盖,形成“天罗地网”,对秦岭南坡森林进行地毯式搜索,尽量不漏掉任何可能的地方。

依国家森林经理规程规定进行三级森林经理调查,在每个林场内用自然区划法,依据山脊河流道路等线状地物界线划分林班,每个林班面积大小约100-300公顷不等,每个林场约有200个林班。每个林班内再依林况地况(如有林地,树种组成、地位级、年龄等)划分小班,分别编号,然后记载其各项因子,按照秦岭林况地况较破碎计,每个林班约10—20个小班,每林场约3000多个小班(林分),总计3万-4万小班。这些林班和小班形成网络,反映各种森林状况和分布,依此列出调查表,绘制林相图,据此对当地森林便可一目了然。然而,这项工作要到内业结束时才能得到。但后来学校急于选定实验林场的地址。于是采用“空、地”结合办法,先利用当时进科技航空遥感判读,并请林业部调查设计局的航空目视调查提供的情况去搜寻。得到信息有长安河、东裕河靠平和梁地区,和靠近秦岭主峰地区附近林相稠密树木较大。循此线索开始从近处找起。由于航调清晰度不够高,还必须结合进行地面调查。

5.初探火地塘 摸石头过河

三月份踏查时,由旬阳坝去县城关口镇途经火地塘,翻越2000余米的平河梁,沿着长安河南下,见到右岸山脊峭壁上从后面露出一些高大的冷杉,由于山陡无法攀登看到山背后的林况。

1959年春摄有了改变,远处平和梁,中火地塘,上大屋经营所木屋西农师生住,下面原两栋农民及店铺,新建森工局办公室,伐木工修路工棚等。58年冬公路局在子午道上开始修建西万公路等变化。

在旬阳坝森林经营所所长介绍当地森林时提到火地塘一带有较好的森林,但好林子都隐藏在很深的沟里沟口狭窄,山高坡陡沟深路远,踏查时间紧迫,只注意广泛代表性生产数量意义的森林和林分,不注重有教学科研需要的典型性学术意义的模式森林和林分,因此,踏查未能深入了解。调查前练习也是只在平河梁附近两侧一般广泛性的林地进行,未能深入远处沟里更好的林分。而我要从教学科研的要求出发,去找典型的林子,一步步深入细致探索寻找。当时,火地塘是一个只有两三户人家的小居民点。坐落在火地沟与长安河交汇处侧上方小山坡处。有森林经营所的一座二层木板楼相邻供营林人员居住。这一带林相从营林员与居民处了解情况,以火地沟森林比较好,动植物种类繁多。但沟口至山顶有一二十里,沟梁岔道很多不易进入找寻。上述为1958年春的情况。

各调查组分开后,我首先跟随火地塘这一组,组长是一位老调查员,岳姓同学做得力助手,他们很负责地和我一起先从火地塘附近四条大沟(火地沟、大水沟、板桥沟,木竹沟)的林况以及附近地方做了较深入调查后。然后调查组沿长安河经梁家乡一带,翻梁去东峪河流域的穆家坪和兴隆转移。我则暂留火地塘,对火地沟及周围再做深入了解,并与各方联系。

这里地形的特点是几乎每条支沟的沟口都很窄小破碎不能从外面看清沟内的森林和地貌,只有深入沟里面一片一片观察才能了解实况,好在有航空照片可事先在上区划出林班和小班,能粗略分出:油松、华山松类,油松锐齿栎类,栎树类,铁杉冷杉类,山杨、桦木类,红桦铁杉类,鹅耳枥类等几个大的林型。经初步调查了解到东北方大水沟海拔高地势陡以华山松栎类和杨桦林较多,林况不太完整。下面的板桥沟和木竹沟,以松栎杨桦次生林为主,破坏较多,比较看火地沟的森林面积较大,树种与林分林型最多,林相较为完整,地势较缓。详细情况还要继续深入观察。

调查小组转移之后,我留在火地塘的木屋,与经营所的营林员一起,利用他的电话与调查队,经营所,县城联系,听取各方森林情况的汇报,然后轮流到各组了解,奔走在子午道上的南北东西各地。

二、师法先贤 慎之再慎

1.老教授亲征 见证大森林

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探索。当时山里消息闭塞,每周信差只来一次,由两名邮递员用扁担挑着几大邮包步行送至各乡公所。五月里一天突然接到送来学校电报,称院里派教授到宁陕来视察,了解选场情况,要我速到县城迎接,林学系年长教授有,森工教研室主任李天笃教授、森林经理室主任穆可培副教授和曹观方副教授三人。可能是领导觉得我这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办事不牢。所以派他们来了解情况,做指导见证。为长远教学试验研究选好林场,万无一失一劳永逸!可见院系领导的慎重和重视。这使我想起古时孔明不进子午道的谨慎,而我们已入子午,亦须效法先贤的谨慎,全面考虑避免顾此失彼!这件事好比一场复杂地区大范围作战,要周密布局谨慎行事,不能粗心大意找错地方,犯战略性错误!

我随即带他们去火地塘路过处梁家乡附近山坡上,看了一片松栎混交林,油松、锐齿栎树干高大。他们连说,“不错,不错!这里林木不比苏联的差呀!”次日,同他们去火地塘,走到半路河道弯曲,山路崎岖跌宕起伏,两面绝壁,当中深河,水深流湍,右侧小道上一座石门碉楼依山靠水拦住去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子午道上的五大关卡之一的西“腰岭关”。这里爬山过河有点吃不消,就关门石阶坐下休息,见到长安河两岸森林成坡连片,环境宜人景色如画,激起怀古情怀,得意地谈笑风生!李老说着有关秦岭和陕西的历史故事,穆主任,讲述“麻风女” 故事(秦岭里有麻风病!)曹先生讲述在白龙江林区工作时山里人身安全经验。知道对秦岭森林不够了解的原因,是交通不便和不安全。旧社会这里土匪很多。解放后,虽经剿匪除霸,但深山老林难免会有坏人或野兽出没害人。在子午道上,曾遇到县委孟书记带一名年轻警卫从县城走到秦岭山脊宁陕边界巡视,了解到仍有盗伐、盗猎、偷窃、抢劫,等案件发生,要我们注意防范。傍晚,走到火地塘,在经营所木楼休息,次日一起进火地沟,见两岸巨木遮天蔽日,树种繁多,林分完整,生物多样,他们实际体验到了“大森林”的气氛,走到山沟的一半返回,午后,又往平河梁方向走了一段,一路探讨着如何建立经营林场,开展各项林学科学试验,包括高级森林经营管理研究,利用长安河水力做加工动力及发电(当时没有电农民点松明子)等,正值“大跃进”开始,大家浮想联翩。次日,我送他们到关口,他们嘱咐我留下要加仔细观察了解各地森林情况,秦岭南坡森林面积大类型多,不要栓死在一个小地方,山里行动重视自己安全等。然后从宁陕县城步行至石泉搭公交车返校。

图片6.png

向三教授介绍登山路况

2.东征西讨 跨三条子午道

他们走后,我按老先生指示扩大搜索范围,就又背起背包雨布穿草鞋,由关口向东至旧东子午道泰山庙一带了解森林情况,在乡公所食宿,记得夜晚睡在会议室兼食堂(原庙中佛堂四面透风夜间空无一人)的会议桌(兼乒乓球台)上,次日沿池河经东腰岭关至胭脂坝(杨八姐化妆地方)在一个老农家屋用吊罐烧水吃干粮。记得在胭脂坝与火地塘之间的深山处的一条山沟里,生长的全部是珍贵“枹栎”纯林。而其他地方却很少见。印象深刻。本欲越荒翻梁去中道,山陡路险,知难而退,绕道返回。

然后,我独自由东子午道穿越中子午道向西翻梁经青龙垭、碾子坪、田家湾向北至东峪河上游朝阳兴隆一带,此地亦是古子午道的一条支线西新道,记得一位当地干部曾对我说:“往西过去土匪窝多曾发生过吃人事情!”我想解放多年不会再有这种事了,并不在意。可是那天当我爬到半山坡时路窄处林中忽见一大汉扛一条扁担和绳索向我走来,这时我想起曾听人说深山老林里“遇到陌生人比遇到野兽还可怕!”我警惕地侧身让开路,手握竹仗做好准备,那人看了一眼,虽不面善尚无恶意擦肩而过向山下走去。我继续登山,至山顶平缓处柳暗花明,转角处见一座草屋,窗前挂满晾晒的瓜菜辣椒等,门前一片坡田背风向阳,犹如世外桃源!一对白发老夫妇面带笑容招呼我在门前竹椅坐下喝茶,瞬间我担心安全还要赶路匆匆离去。接连翻越几道山梁,下到低处河滩稻田处本能地想跳过一条小溪,不料被厚重帆布背包坠倒,从泥水中爬起觉一小虫钻入右耳嗡嗡作响,用溪水灌耳浇死,又觉腿上有蚂蟥吸咬,连忙拍掉蚂蟥,野蜂袭来草帽遮挡!险情一一排除后,下到一条大河,蹚过十余道过膝的冰冷河水(同一条河滩岩弯行),至傍晚找到调查工作组,有同学同事接我吃了一碗热面,入帐篷昏睡,次日参与调查,进一步了解这一带森林情况。林中遇断垣残壁石磨石碾等约百年前人居遗迹!

3.总支委员 亲临前线

返回关口不久,又接学校通知,系党总支委员王伯长老师即到宁陕参与林场考察,要我前去迎接。他传达领导意见,说三位老教授不久前来看过火地塘、平河梁及长安河一带森林,表示满意。但不知东西两侧大流域的森林情况如何是否还有更好的地方?不要漏掉!要他来与我一同再看看。

我二人先一同走朔长安河子午道上行至火地塘,了解周围林况,并入火地沟观察。我也向他汇报了火地塘、平河梁、长安河及东西两侧池河东峪河,包括新旧老三条子午道上各条沟系主要森林情况。二人商议,抓紧时间在雨季来临前尽管天气炎热再扩大范围,向西近秦岭中部地区探测。于是我二人背上背包,带上手电筒,饭盒、水壶,草鞋绑腿等,从宁陕县城出发,由于西侧两河?据说上游有麻风病!我们绕道正西走汤坪,翻越干旱土石山梁,气候燥热,无树无水无人烟,犹如火焰山走了很久,进入较大河谷,顺河而上至月亮坪、新场一带看到有较好的松栎林,夜宿新场乡,次日继续前行到干河等地?两天奔走200余公里,在秦岭主脊一带,见大片冷杉等暗针叶原生林与红桦等针阔混交林,林相好,面积大,但地势高寒,类型较单纯,交通不便。

天晚时返回到菜子坪乡政府歇宿。海拔高地势平缓,次日晨,我们顺山脊向西接近佛坪县的河流上游,日出前后,草甸中的蛇频频出现,用竹竿打草惊蛇小心慢行。经林口子一带山大沟深,近秦岭中部“儅骆道”附近森林茂密,是熊猫金丝猴栖息的地,下山时看到两只金丝猴被山民捉获,装载木轿抬走,据说送到西安坐飞机运至北京动物园,可获万元奖金?我们在当地了解了这一带林况,和社会经济等情况后,沿小路向东南下山,夕阳西下,未带干粮又无处打尖,遥望远处有个村子,升起袅袅炊烟,农民已收工回家做饭,便加快脚步,黄昏时抵达四畝地乡(曾是红军根据地),届时乡政府已经下班,找到管理员,他打开门让我们进去自己料理食宿,王老师家在陕西农村熟悉农村,放下行囊去敲供销社的门,找到售货员买了一斤米二两油,到乡政府厨房烧火煮饭,又到后院菜地拔了两棵青菜。享受一顿“丰盛晚餐”!次日,走低处经两河绕道回宁陕关口。经一番勘察了解和比较,感到长安河上游火地塘一带的森林条件较好些。取得共识后,他回去向领导汇报,要我再做进一步了解!

王老师由宁陕经石泉速搭车返校。我则留下继续对火地沟深入了解并与各组同学各方保持联系向他们了解其他地区森林情况。

4.综合评估 全面收网

至此,西农林学系出动共有十六人的林场寻找队伍,包括十名同学、三位教授、三位青年教师(其中包括兼职党政领导)共同参与的寻找秦岭西北农学院教学实验林场的方案基本有了眉目。前后历时约半年时间,共同跋山涉水和穿越各类森林灌丛草地,徒步行程万余公里,勘察十余万公顷山林。其中个人步行约2000余公里,包括数次步行翻越秦岭主梁进出子午道,横跨东西中新旧子午道及支线,数十次往返火地塘、旬阳坝、关口之间,百余次进出火地沟与相邻山沟,十余次登上海拔2000米以上山峰进入高山亚高山原始林,观察和收集森林资料。

休整后,分别从各调查队工组同学处的信息,加上从航测照片判读观察多方印证。我们已经基本掌握大半个秦岭南坡的森林、自然、社会经济以及交通情况。比较说,自东向西,由乾祐河库谷道、池河长安河、东峪河、子午河新老子午道,西接近秦岭南坡中部的傥骆道,东西横向跨数百公里,涵盖有近万平方公里面积,其中林区面积40万-50万公顷,深入或重点观察林地10万余公顷。初步分析,整体而言 ,东部池河流域旧子午道及以东,平河梁以北地区林况一般(越往东森林破坏越严重远处去柞水商洛方向有石漠化现象)。向西子午河流域及以西,森林面积大而较完整,近中上部更具原始状态,但林相种类较单纯。长安河流域中上部,森林状况居中,森林状态虽然不如西北完整广阔,略显破碎,但局部林分林相完整,类型较多样化(生物多样性凸显,树种繁多),分布集中,仅火地沟约10余公里范围内,就可以见到数十种典型而完整的林分类型。如果上下延伸在约30公里大范围内,即可见到从亚热带针阔叶林直到中高山寒温带暗针叶林,好似中国东南西北各类森林生态类型的集中缩影。加以地势较缓,气候为南北冷暖交叉,东西湿润与干旱过渡等,极佳的自然条件,因此,是很理想的教学科研地带。当前步行子午道小路上,即将要修建西万公路,沿子午道经火地塘贯穿秦岭,当日可达西安和杨陵,因此这里有优于他处的条件。至此,已可初步认定,以火地沟面积831公顷(按森林区划图测算)的火地沟为主的火地塘林区,可作为教学试验林场的首选目标。为了避免和先后进入该林区的森工单位争夺资源,我们尽量缩小林场面积,以便上级领导通过,有利生产教学科研三结合。若要更系统的秦岭南坡森林资源材料则须等年底五大队的森林经理调查材料。

利用间歇整理所得资料准备起草一份 “西北农学院火地塘教学实验林场森林资源与经营方案的初步报告(初稿)” 和一篇学术论文“秦岭南坡森林类型考察研究(初稿)”。

正值此时,接学校电报,命我携带所有资料立即返校。于是次日清晨徒步走子午道原路兼程步行经西安返校向领导报告。

图片7.png

在火地沟顶观察扭角羚出没地方

图片8.png

在火地沟口观察大鲵(娃娃鱼)的情况


编辑:杨蓓蓓     终审:刘有全

友情链接:  教育部    |    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华南农业大学试验中心

版权所有:场站管理处(场站服务中心)   地址:南校区原农科院子校办公楼   邮编:712100  

网站负责人:杜军宝   网管员:张 赟   杨蓓蓓   电话:029-87082251   87082190

网站维护:艾特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