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宝塔,阅尽世间兴废;千年古刹,见晓文明交融。始建于东汉末年的法门寺,不仅保存着世界唯一的释迦牟尼佛指舍利,还典藏着20件颇具异域风情的唐代琉璃器。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讲述了这些琉璃器的故事。
一千多年前,这些琉璃器是如何跨越万里来到长安的?它们见证了一段怎样的文明交融史?古之长安,今之西安。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今天的西安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时,又有哪些新的作为?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为您娓娓道来。
巍巍宝塔,阅尽世间兴废;千年古刹,见晓文明交融。始建于东汉末年、位于陕西的法门寺,典藏着一件件丝路瑰宝。1987年,在法门寺地宫里出土了20件琉璃器。
法门寺出土的琉璃器有明显的异域风情:有些是伊斯兰风格,有些混合了东罗马和波斯萨珊风格。它们大多是八至九世纪阿拉伯帝国的产品,产地在今天伊朗的内沙布尔地区。
四瓣花纹蓝琉璃盘是法门寺的镇馆之宝之一。它呈深蓝色,透明度高,盘内壁刻有精美的几何纹和植物纹。虽然它被埋藏了千年,如今却依然光彩夺目。
在法门寺地宫里有两块石碑,一个叫志文碑,一个叫物账碑。其中物账碑上有“琉璃钵子”的字样,指的就是琉璃器。
丝绸之路自古以来就是一条商贸交流、文化交流、友谊交流之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被赋予新动能。今天,一列列“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从西安始发,一路向西,直至汉堡和莫斯科,成为新的“黄金通道”。
中外货物在西安集结、分拨。“长安号”将中国制造的机器、电气设备等货物出口至沿线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优质粮油,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的红酒等也摆上了中国百姓的餐桌。“长安号”已真正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国门、沿线国家特色产品进入中国的“丝路使者”。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同中国相连搭建了桥梁。大唐琉璃器不仅见证了中外文明交融的历史,也证明了中华民族一贯和世界的合作共赢。
总指导:何平
总策划:刘思扬
监制:刘刚
出品人:孙志平
制片人:樊华
统筹:幸培瑜、韩珅
编导:王志斌、彭卓、曹彦语、甄晓博
记者:陈昌奇、杨一苗、梁爱平、吴鸿波
包装:夏勇、张文嵘(实习)
海报:张隆婕(实习)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视频链接: http://www.xinhuanet.com/2020-04/25/c_12105894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