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首页» 新闻焦点» 【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斗口试验站党史撷英

来源:斗口试验站   |  作者:霍卫平   |  发布日期:2021-04-13   |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我们:“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1921年以来,党的百年征程足迹早已遍及祖国的辽阔大地,我们很有必要珍视身边的党史,站在今天生机盎然的土地上回望那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还原历史场景,更能使党史的学习拥有直接的实践的力量。

位于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斗口小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斗口试验站创建于1930年,最初取名为“斗口村农事试验场”;解放后收归公有,改名为咸阳专区繁殖农场;1958年定名为陕西省棉花研究所,隶属于陕西省农(林)科学院;1999年9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后,更名为农学院棉花研究所;2015年6月,定名为斗口试验站。斗口试验站是在东北沦亡,全面抗战的号声即将吹响的历史背景中创办起来的,其宗旨即蕴含着埋头实业,报效国家的深切理念。

抗战初期,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为适应抗战需要和广大爱国青年抗日救国要求,由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出面,1937年10月11日在斗口农场正式创办“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第一期”(后迁至十公里外的安吴堡),西北农专刘煊章、黄荣第、黄长龄等人即参加了这第一期青训班,其后西北农专胡龙翔、王武亭、杨宏谋、张宗铭、余辟、杨希震等几十名先辈参加了第二期、第三期学习。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永远引以为傲的党史事迹。

青训班以抗日救亡为宗旨,以多种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吸引、团结、教育、训练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参加,由冯文彬任班主任,学员150余人,训练时间半个月,讲授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知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知识、抗日军事常识和引导抗日青年群众工作。据解放前一直在试验场工作的老员工贺鸿召同志回忆说:“当时青训班学员的生活很艰苦,场地是在试验场东果园里两间看园用的破房子,学员都是打地铺,而晚间总是点着油灯熬半夜。”这是斗口试验场从老一辈那里继承来的宝贵记忆。

从1937年10月开始创办到1940年4月奉命撤离,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共办班14期,组编了127个连(队),培训了12000余名学员,分别输送到延安、抗日前线、敌后根据地、国民党友军等地参加和开展抗日救亡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抗日统一战线的蓬勃发展,为中国青年运动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国家领导人胡乔木就是青训班的副班主任、另外一个副班主任刘瑞龙就是原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父亲。

1939年10月5日,毛主席为青训班两周年纪念亲笔题词:“带着新鲜血液与朝气加入革命队伍的青年们,无论他们是共产党或非党员,都是可贵的,没有他们,革命队伍就不能发展,革命就不能胜利。但青年同志的自然的缺点是缺乏经验,而革命经验是必须亲身参加革命斗争,从最下层的工作做起,切实地不带一点虚伪地经过若干年之后,经验就属于没有经验的人们了!

新中国建立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斗口试验场繁殖农业新品种,推广农业新技术,举办农业科技训练班,免费向农民传授农耕新技术,低价供应良种。这块陕西最早的农林业生产试验基地,对泾阳、三原、高陵及整个关中地区乃至全国的农业现代化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代又一代斗口场站的科技工作者和劳动群众克服种种困难,在这片热土上不断创造新的革命业绩,这本身就是鲜活的一直延续至今的党史。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同志们啃白菜根,甚至用一种“玉米皮造淀粉”——水泡后的玉米皮产生的淀粉——做成小小的“馍”来充饥。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老一辈西农人扎根斗口,完成了“陕棉401”“陕棉1155”等多个全国知名品种的选育工作。其中,兼抗枯黄萎病的“陕1155”棉花新品种获国家发明三等奖,解决了曾被视为“棉花癌症”的枯黄萎的难题,弥补了我国抗枯黄萎品种的空白,为各地棉花研究提供了“免签”地位的重要抗源材料;陕401棉花新品种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据统计,合校前,在斗口试验站共获得科技成果62项。其中,国家级3项,部、省级19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以来,斗口站向教学、科研试验站转型,完成的重大科研推广项目80多项,涉及农学、机电、环境资源、食品加工等领域。当年的朝气蓬勃爱国热血青年,换成了现在刻苦钻研科学技术的老师学生,每年来站的教学科研实习学生有4000多人次,美国、日本等国外大学学者也陆续来访,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教学、科研平台和对外交流窗口。

纪念党的百年华诞,在斗口试验站这块土地上耕耘和学习的人们一定会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加一如既往地埋头苦干,毛主席对青训班寄予的希望就是党史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成长壮大的最切实的未来,切实地不带一点虚伪地做好一切本职工作,光明的前景就会属于每一个人。


第一期安吴青训班旧址.jpg

第一期安吴青训班旧址

第二期、第三期安吴青训班旧址

b5e54dd4f34d48f994525ba69770e417.jpg


编辑:杨蓓蓓     终审:刘育生

友情链接:  教育部    |    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华南农业大学试验中心

版权所有:场站管理处(场站服务中心)   地址:南校区原农科院子校办公楼   邮编:712100  

网站负责人:刘育生   网管员:张 赟   杨蓓蓓   电话:029-87082251   87082190

网站维护:艾特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