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党建工作»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内在需要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内在需要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09-04-10     浏览次数: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内在需要

场站管理中心  尚扶岗

    按照学校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安排,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参加了学校及场站管理中心组织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学习和调研活动。通过近期比较系统地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成果,体现了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尤其是对于我们学校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理解科学内涵,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前提。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发展实践,把握世界发展趋势,适应新的要求提出来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
  
    经过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我体会到,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发展的丰富内涵,指出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整体推进的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素质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相统一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发展的核心价值和主体力量,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对于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为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阐明了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主体力量。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内在联系,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关系,深刻揭示了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对于怎样发展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提出了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要深入学习并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用这一理论指导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乃至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力求取得实效,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在高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具现实意义和特殊必要性。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过程中,高校肩负着特殊使命,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因此,在高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必然有特殊要求,要体现高等教育的特点,要切合高校发展的实际,必须在转化成果上求实效。

    1、着眼 “三个面向”,在人才培养上下工夫。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其所蕴含的深刻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至今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作用。
 
    人的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教育必须不断地改革和发展,必须博采众长,了解和吸收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育经验,必须及时预测和研究未来社会的发展,把握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必须科学设计我们的人才培养观,科学定位我们的高等教育发展方向,从而使我国的教育能自立于世界教育之林,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凭借其整体的优良素质主动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高校必须从实际出发,积极转变大而全的思路,主动从特色和优势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祖国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和重要人力资源。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教育创新上探路子。

    教育的发展要依靠教育创新。教育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由于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所以教育的观念要不断更新,教育的内容也要随之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那种一成不变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势必阻碍教育的发展,阻碍社会的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够使教育具有生机和活力。因此,高校要把握教育发展规律,把握改革环境的变化,善于研究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沿,善于研究学校自身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并进行战略思考,长远设计,科学谋划。进一步创新教育发展理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破解学校发展难题。
 
    3、着眼质量提升,在人民满意和社会需要上求发展。

    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这是教育最根本的功能。教育方针提出教育为人民服务,是为了强调教育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教育的需求和愿望,更好地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保障。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必须切实把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根本。

    建设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的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是我们学校的建设目标,也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载体。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在学校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国家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是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根本。

    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实现教师和学生最大、最好的发展,同时实现管理人员最好的发展。按照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增强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能力,促进学校全面、健康、稳步的发展。听从时代的呼唤、社会和家长的要求,适应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学校当前的各项工作,并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

    第二,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学校发展的三项基本任务,学习实践好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处理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者的关系;人才队伍,学科建设和基地建设是学校的三大支柱,建设上要体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质量是生命线,是根本的追求。结构是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保证。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高素质人才,要正确处理规模、质量、结构的关系。

    第三,加强学校的民主管理。科学的决策是以民主管理为基础的。又需要全体人员具有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这样的管理才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它更能激发出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能增强和谐的氛围和整体的凝聚力,更能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就能齐心协力战胜困难,实现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建设目标。

    四、建设一流场站,是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基础。

    学校校外场站是学校实践教学、科研试验和科技推广所必需的重要基地,是学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重要平台。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必须有一流的校外基地作支撑。周济部长在我校学习实践活动专题辅导报告中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特色发展道路。建设世界一流的农业大学,要围绕“建设一流的学科、一流的队伍、一流的基地”聚精会神搞建设。校外场站,作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科技推广的基地,就是要紧紧围绕“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实践载体,加快一流场站的建设步伐。使之与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相适应,才能体现出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做到统筹兼顾。否则,就会脱离科学发展的轨道,就会偏离建设与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

    如何加快一流场站建设步伐,场站管理中心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中提出的查找突出问题,推进管理创新,提高服务水平,明确发展思路,加强党的建设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五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在科学发展观学习中,认真实践和调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结合七个场站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全面推进“服务、管理、发展、和谐”场站建设,使之成为与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相适应的为教学、科研和科技推广提供高水平服务的综合平台。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场站管理中心

地址:  南校区原农科院子校办公楼   邮编:  712100  

电话:  029-87082251  邮件:  czglzx@nwsuaf.edu.cn

网站负责人:  王木昌  网管员:  卞晓伟  技术支持:  绿道软件